每周热点回顾
2020年02月18日
新闻内容
第B05版:广告
疫情抗击中的网络新智慧
 作者: 

浏览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中国人以网络新智慧来抗击,开展新的生活方式,大数据、人工智能(AI)等尖端技术,以及十几年来积累坚实的互联网基础,成为扭转疫战的利器。无人机、机器人、远距视像互联网医院与教学等大量应用;以AI技术为核心的智能CT影像评价系统,大大缩短检测时间;百度透过大数据,提供第一手的抗疫及防疫信息;网购方便了数以亿计无法出门的民众。
  没有人会想到,二十一世纪的第3个十年,会以一场席卷全球的疫病作为开始。现身于2019年12月、爆发在2020年1月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在短短一月时间内,便以不可阻挡的势头,以中国湖北省武汉市作为起点向世界各个角落无情蔓延。
  即使在传染性和传播速度上都明显有过之而无不及,普通民众仍很难不将这突如其来的疫病风暴,与十七年前的非典型性肺炎(SARS)相提并论,不断试图在日益严峻的疫情面前寻找些许希望——“当年的非典都挺过来了,还怕肺炎吗?”这样的“正能量”或许不仅仅是主观意识层面的精神胜利。如果说2003年令人闻风丧胆的SARS为社会带来的足不出户的紧张气氛,无形中帮助今天的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商类互联网公司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那么14年后的今天,像一个因果互现的轮回般,中国人正寄希望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等业已成型的尖端技术,以及过去十几年来发展积累下坚实的互联网基础,为及时扭转疫战的颓势带来可能。
  疫战之中,人类最大的也是最直接的敌人,无疑是病毒本身。引起新冠肺炎的病毒之所以被称为“新型冠状病毒”,正是因为该病原体是一种新出现的冠状病毒变种,换句话说,人类被迫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之下,面对完全陌生的对手。在疫区中心武汉市,由于医疗资源、医护人员紧缺,能够接诊的感染者数量与实际病患数量之间有差距,因此武汉市的病患在接受CT影像和抽血排查后,仍需要通过最后一关——核酸检测,被证实为确诊病例,才能被安排后续的入院治疗。如何快速进行核酸检测筛查、提高确诊效率,成为绕不开的难题。
  2月10日,被称为中国大陆最大AI公司的阿里巴巴发表文章称,其下属“达摩院”即人工智能实验室已与浙江省疾控中心展开合作,开发出一套智能化的全基因组诊断和分析系统,利用AI算法,将原先需时数小时的疑似新冠肺炎病例基因分析缩短至半小时便可出结果。而在此之前,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宣布,以AI技术为核心的智能CT影像评价系统已于上海投入使用。这对于目前进一步放宽新冠肺炎病人确诊标准,即CT结果可以被视为确诊凭据的中国大陆而言,也称得上一个利好消息。面对狡猾的新冠病毒,唯有将CT检测和核酸检测的流程压缩至最短,方可有更多的时间拨开核酸确诊“假阴性”的疑云。
  大数据绘出疫情地图疫情爆发正值中国一年一度的“春运”高峰期,如此大规模、长距离、长时间的人口流动,怎样才能在千百万人之中,追踪到需要被关注的疑似病例?此时有不少人意识到,自己时时挂在嘴边的“大数据”,原来并不是一场空谈。疫情爆发后不久,通过分析百度旗下产品“百度迁徙”的月度数据,一份2020年1月期间武汉人口流动的数据地图便就此诞生:“封城前离开武汉”流向全国的500万人口中,有超过六成前往了湖北省内其他城市,剩下的人则多以前往邻近的河南、湖南、安徽等省份,以及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为主。除了分析人口流向、为全国其他省市预防输入性病例做出难度预测之外,大数据还详尽地勾勒出各地确诊病例的到访场所及活动轨迹,绘出具有参考价值的疫情地图。而作为中国境内最大的搜索引擎网站,百度通过收集和分析用户的搜索习惯及偏好,推出“全民热搜”,实时汇总最受网民关注的疫情新闻,将第一手的抗疫及防疫信息送入千家万户。作为影响全球的公共卫生危机性事件,新冠肺炎为中国带来的难题绝不仅仅在于治愈患者,更在于采取有效措施截断传染源、缩小传染规模,降低大部分未受感染的民众的风险。从1月20日开始,“戴口罩、勤洗手、多通风”的宣传口号终于出现在媒体和网页的显眼位置,随着疫情愈发严峻,“过年期间是否应该出门,是否需要取消年夜饭”的争论也逐渐在万千家庭中爆发,家住江西南昌的小李也没有“逃过这一劫”:“今年我家本来在餐厅定了一桌年夜饭,因为过年准备很多菜,最后吃不完都浪费,做饭爸爸妈妈也很辛苦,所以决定出去吃。大年二十九我说咱们不(出去)吃了行不行,结果我爸爸骂我不孝。”说到这,小李在电话中发出了轻笑:“他还说我不要逼他戴口罩,SARS的时候他都没有戴。胳膊拧不过大腿,我拧不过他!”
  科技和网络改变生活那么,年三十小李到底有没有出门吃饭?“哈哈,没有!是微博网友教了我一招。那天晚上我在家庭群转发了很多那种公众号文章,什么《不戴口罩中招率高达百分之九十九》啦,什么《钟南山院士告诫全国人民的七句话》啦,其实当中也有真有假,很多很夸张,但是戳中了爸妈,他们平时就喜欢看标题党(指标题夸大其词、吸引眼球)文章,第二天就立马戴上了口罩,说好吧好吧不出去就不出去吧。”自媒体遍地的二十一世纪,一篇获得万千转发的、戳中长辈痛点的微信公众号文章,竟比官方媒体的呼吁、亲生子女的苦口婆心还有用得多。
  而在网络习惯相对薄弱的农村地区,不少村支书“返璞归真”地用上了土方法,以大喇叭广播的形式传播戴口罩、不出门的基本防疫知识,但当中也不乏科技之光。一条在大陆网站广为流传的视频显示,当地基层工作人员利用无人机巡查村子内部情况,观察在户外聚集或不戴口罩的村民,并透过麦克风传送语音,告诫他们立即返回室内或戴上口罩。视频画面中,一位老妇用新奇的眼光望着无人机,却只见空中的装置开始“讲话”:“快回屋里去,戴上口罩,这是咱们的无人机!”吓得老太太迈步便跑向自家的方向,场面颇为有趣。
  “新冠”来了,道路熄灯、商场停业、公共交通停运、商铺关门,这个农历新年期间,以上的情景在中国大陆的大小城市中随处可见。民众响应号召,不出门、不聚会、不聚餐,原本不够用的春节假期却彷佛开了零点五倍速,一切都被拉得很长很长。三天五天容易,但过了一个星期,人们不禁开始犯愁:原本为春节准备的菜品吃完,冰箱空了怎么办?
  上海人小严说,原本习惯早睡的她,在春节期间竟破天荒地熬了几个夜:“不仅我,我爸我妈也不睡,一人一部手机,零点准时开抢。”“零点开抢”的,是阿里巴巴旗下新概念超市“盒马”品牌送菜、送货上门的配送名额:“一是怕晚了没有菜,二是怕没有配送小哥。”春节期间运力有限,而人们为了少与外界接触,都选择“宅”在家里,等小哥配送上门,因此,作为以数据和技术驱动、以质量鲜、运速快、服务佳为卖点的“盒马”,便成为了食材“囤货”的首选。以深圳为例,每日零时及早上八时,用户使用盒马APP在线下单并选择线下配送,前者将于上午十一点前送达,而后者则会在晚上七点前送达。用户在下单时还可以选择“无接触配送”,即配送员将商品放在指定位置,用户自行提取,双方无需见面。
  线上线下整合模式依托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化的在线│线下整合模式,在过去的几年中,以外卖、快递、“跑腿”为首的物流系统曾真实而彻底地改变着中国人的生活方式。但当新冠肺炎疫情的浪潮袭来时,当武汉市的大门紧闭时,“点外卖│送外卖│拿外卖”这一人们习以为常的链条停摆了吗?在中国大陆社交网站“新浪微博”上,活跃着一位身在湖北武汉的“美团小哥”(送货员)。人称“老计”的他是湖北人,在武汉读过书,后漂泊大江南北,最后又回到武汉,成为一名跑腿的小哥。一月底疫情开始爆发,他并没有停下手中的工作,并且决心利用微博记录自己和武汉人在这所看似被抛弃的城市中生活的点点滴滴。在他眼中,武汉并没有因为新冠肺炎而陷入停摆,相反地,有不少跟他一样的“小哥”仍活跃于昔日喧闹繁华、而今空空荡荡的大街上,充当着“跑腿”的角色:有人家里没有新鲜蔬菜,便下单叫老计去超市买,顺便再带上几盒常用药;有人返回家乡回不了武汉,用手机下一单,老计便跑去她家中帮忙喂猫、清理宠物粪便;有人下单外卖,老计去取时,发觉客户的要求是“鸡蛋不用打碎,直接拿生鸡蛋,家里没鸡蛋了!”令人发笑。就在疫情爆发近一个月后的今天,老计依然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兢兢业业,彷佛只要城市里还有小哥在永不停歇地奔跑,武汉就依然冲破万难地活着。
  人活一世,无非衣食住行用。靠小哥解决了吃的问题,剩下的又如何?新冠肺炎的爆发无疑在原本期待着假期期间前往电影院观赏“春节档”电影的广大观众头上浇了一盆冷水。1月24日,原本宣布撤档的电影《囧妈》发布声明,称会将原定于电影院上映的影片改由抖音、今日头条、西瓜视频等多个大陆网络公司“字节跳动”旗下的视频软件在大年初一上线免费播出。阴差阳错间,《囧妈》竟成为了大陆观众农历新年通过互联网迎来的第一声问候。此外,在线音频平台喜马拉雅FM联合多省市政府,为当地市民提供为期十五天的免费体验卡;包括清华大学在内的多个高校开放在线图书馆,提供实用性强、易于理解人文社科、自然科技类图书,供在家抗疫的民众免费阅读;中国知网、维普网等中文学术期刊检索网站则免费开放数据库,提供大量的论文资源⋯⋯以上种种,都令“靠不出门打赢疫情阻击战”的人们,得以拥有丰富的精神世界。
  网络平台更为无法复学的中小学生,提供了灵活的学习空间和学习机会,保证他们“停课不停学”。除各地中小学,包括学而思网校、新东方、猿辅导在内的多间民间教育机构及在线教育机构也都纷纷上线了面向学生的免费转向直播课程,当中除包括课业辅导外,还有不少涉及人文素质培养的课外内容。严峻的疫情形势之下,在线教育平台竟迎来了属于它的新契机。
  互联网平台闯过生死关疫情来袭,在医疗资源、人力资源等调配与实际需求之间存在落差的情况下,互联网平台也成为了感染者及其家属闯过生死关卡的最后希望。在新浪微博超级话题“肺炎病人求助”下方,每日聚集有来自包括武汉在内湖北省各个地区数以百计的患者及患者家属,摆在他们眼前的问题,通常都是等待确诊但试剂检测排不上队或无法被入院收治等等。
  “其他的我也做不了,其实我能做的就是转发,我多转一次他们就多一分被看到的希望。”西安人小熊这么说到。他所在的西安市疫情并不算严重,只是出门行动不便,无形中他便多了不少在网上“冲浪”
  的机会:“西安现在物资还是挺足的,也没看到有病人求助,但是武汉的就经常看到。我虽然不认识什么武汉的人,但是会将一些网上看到的信息发给博主,希望能帮到他们。也会at(即在贴文标注)一些有名的人,希望他们看到。”这些求助帖文,正是依靠民间一次又一次的转发、吶喊,才逐渐获得媒体的关注,而不至于淹没于声浪之中。
  除了帮助求助患者,海内外的热心人士还透过网络渠道搜集口罩、护目镜、防护服等医用物资,或组成志愿者团队,为疫区人民提供心理辅导,及联络有关部门的对接工作人员。在“车、马、邮件都慢”的今天,人们以社交网站为基本组织,显示出强大的自我管理和协调能力。
  互联网能改变中国什么?如果早几个月问这个问题,一千个人也许会有一千种答案。然而在病毒来袭的特殊时刻,所有人都只有一种答案:当灾难来临时,它让中国人拥有了应对恐慌、危机和悲剧的新姿态,进入全新的生活方式。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验证码:
    最多200字。 当前字数
CopyRight 2003-2017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新西兰中文先驱报社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使用帮助 | 在线投稿 | 使用守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