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热点回顾
2017年09月05日
新闻内容
第B02版:先驱文化
KIWI浮世绘之-“民主是个X”
 作者:杨林沙宕 

浏览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题记:
  走在人生的路上几十年,越走,越模糊了眼前;越走,却越清晰了回忆。
  我依稀记得儿时在故国的苗寨,在太阳下听叼著旱烟斗的老者在禾晾架的屋簷下摆龙门阵,或激或柔,或喜或泣,清纯也好,污浊也罢,那一会儿,便会在故事里忘却了饥寒冷暖,悲欢合离......
  这里也是这么一爿阳光屋簷,让你我一起,沏一杯清茶,听听清泉在石上流淌时传来的信息......
  (微信/公众平台:594224909)

  彷彿在一夜之间,新西兰从大都市到偏远农村,道路边、草地上,到处都插满了花花绿绿的宣传牌,上面全是一个个政治人物的大头照以及各政党的Logo。无论是牌子上笑瞇瞇的男男女女,还是这些政党名头旁边的大勾勾,让傻子都知道,新一轮大选开始了!
  2017,三年一度的大选再度降临新西兰,将于9月23号投票。
  早在此前的几个月,各政党、各政客就已经摩拳擦掌、涂脂抹粉、搓手顿脚、手舞足蹈,粉墨登场,把个平时寂静得掉下一根针就能听得见声响的小岛国弄得个热闹非凡。
  这场戏好看了。好看在,同样是大选,今年今次的许多戏码过去从来没有上演。甭说别的,首先吸足了眼球的,是优先党(NZ First)这次竟然在某选区推出了华裔候选人!其党魁温斯顿‧皮特斯(Winston Peters)每逢大选总是拿少数族裔的滥用移民、福利政策这些个事儿开刀,颇能让那些对外来族裔不待见的人们,尤其是灰发族产生共鸣。老皮此招屡试不爽,总能拿到不少选票。您还别说,如果不抱成见地去看他所说的事儿,好像并不是完全胡咧咧,要命的是,俺们这个族群-华人,往往躺著也中枪。比这更有意思的是,跟华人实在是八竿子也打不著有啥亲缘关系的毛利党(Maori Party),也招来了个有华裔血统的马来移民在东区某个选区担纲!
  谁都知道,这些位候选人就算太阳从西边出来也没有他们当选的份儿,可是人家就是要来选,这不明摆著是想让大选这场戏不那么没劲,透著吃奶的劲儿也要让参选选民或者吃瓜群众都爽一爽吗?
  所以,“民主”这个玩意儿,并不是完全无趣滴!
  为了让大家伙更能够看懂这场选举大戏,今天的KIWI浮世绘,让咱们一起来聊聊“民主”在这场大戏中是怎么被演绎的,目的还是想揭开民主身上穿著的衣裳,看清楚里面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新西兰实行的是MMP(Mixed Member Proportional)制度。同样是西方选举制度,MMP制度与美国的选举制度有著很大的不同。主要区别在于:
  一、MMP制度是直接选举,其特点是选票投给党而不是投给某个可能成为总理的人;获得过半选票的党,自动成为执政党,其党首也自动成为总理人选;而如果没有哪个党选票过半,那么获得最多选票的党有权利优先选择合作伙伴,只要总票数过半,即可执政;而美国选举制度则是让选民们把选票投给各个党推选出的总统候选人,哪个候选人当选,其所代表的党即为执政党;
  二、MMP制度下,可以产生N多个党参选;这就可能导致没有哪一个党选票过半;而获得最多选票的党,如果不能与别的政党达成合作协议,执政权就可能落到选票相对少的政党及其执政联盟手里;而美国只有两个党(民主党和共和党)参选,每个党推出一个总统候选人,其中一人必然有一个会获得过半选举人票,这个党就将成为执政党,其所推选的总统候选人自然当选为总统。
  三、MMP制度实行的是一体双票制,选民们通过投政党票来产生执政党;而通过投个人票在各自选区选出各党推出的国会议员候选人,得票多者将成为这个选区的民意代表进入国会。而美国大选制度实行的是分票制,总统和参议员、众议员分别选举。这几个选举都是以州为选举单元投票。如果哪个党推出的总统候选人在任何一个州得票最多,这个候选人将全部囊括该州所有的候选人票。各州候选人票数等于该州参议员和众议员的人数总和(备註:每个州无论大小各产生两名参议员,而众议员的人数则按照各州人数多寡进行加权分配,人数多的州,众议员就多)。
  这两种制度各有千秋,个人认为,MMP制度更适合新西兰国情,让更多有不同政治主张的政党,通过选举进入国会,在政治舞台上发挥影响,似乎更能体现民意。
  新西兰的MMP制度有一个规定。各参选政党必须获得5%以上党票方能按照得票比例配置该党国会议员人数;如果党票总数不及5%,其党票全部无效,全部上缴给过5%门槛的其他党按比例瓜分;只有一种情况例外,那就是,如果某个党所推出的选区国会议员候选人当选,其所在党获得的党票即使没有达到5%,也将全部激活,该党可以按照党票比例配置人员进入国会。
  正因为这个规定,让我们有了今天的话题。
  选战开打的时候,大多数人们从不怀疑已经执政了三届九年的国家党(National Party)以及其党魁约翰‧基(John Key)将会再度卫冕执政宝座,因为其唯一的对手工党(Labour Party)民调一直不高。所以从一开始,一直是国家党一路遥遥领跑,即使到了基总理突然宣布因个人原因辞职下野的时候,国家党经过了一阵动荡,换上了曾经的党魁后来的财政部长比尔‧英格里希(Bill English)担纲,选情也还是国家党独占鰲头;直到工党临门换帅,在经过几个月的彼此揭发、爆丑、抹黑大战之后,这两个党的选情出现了胶著状态。虽然国家党的民调依然微弱领先,可是其独立执政基本没有可能,必须与别的政党合作。国家党的天然盟友有两个,一个是联合未来党(United Future),另一个是行动党(Act Party)。可是这两个党先天本不足,后天又缺氧,一直不怎么争气,拿到5%入门选票的可能性完全没有,基本上靠党魁一个人在那儿撑著。可是,无论他们多么差,毕竟全国还是会有1-2个百分点的选票会投给他们。如果这两个兄弟党的党魁能在自己选区当选的话,他们的那点选票也就会被激活,会把更多的本党成员带进国会。这样一来,就有可能不被那个千人嫌万人厌的王位制造者优先党党魁皮特斯所挟持,至少,手上的筹码要多几个。
  可是,无论是行动党党魁戴维‧西摩尔(Davie Seymour)还是联合未来党皮特‧丹(Peter Dunne)在其选区的选情也不是那么牢靠。于是国家党便出台了这样的“技术性”选举策略:在这两个党魁的选区号召选民们把党票投给国家党,把议员票投给兄弟党的党魁,千万不要投给国家党的候选人。
  说实话,这么干的话,有点下作,因此在党中央这个层面,这种事是只可以做但是最好不要公开说。于是党魁们便采取一起喝咖啡、拍拥抱、握手照等方法来暗示。
  可是,这个不成文的规矩似乎在个人这个层级可以不受限制。于是,在某政党的某华人国会议员跑到华人电台,大谈其谈上面所说的“技术性”投票,千叮嚀万嘱咐,在某选区的华人选民们在把党票投给其所在大党,但一定要把议员选票投给某某某党魁,而不是这个大党的候选人。
  说者振振有词,听者随声起舞,就这样,这一种“技术性投票”的声音便随电波传遍了华社,传遍了电波所能覆盖的各个角落。
  无论听电台的人们是否这个党的支持者,从calling的情况来看,没有听到一个人对这种策略有任何异议。似乎咱们这个族群,都认为这样做是有道理的,这样做是对的,这样做是没有问题的!
  可是,这么做,真的好吗?民主是什么?不就是老百姓当家做主吗?不就是你认为哪个党的主张好你就把选票投给哪个党,你喜欢哪个候选人,就把国会议员票投给那个候选人吗?!“把党票投给我们党,把个人票投给另一个党的某某某”这样明显有别于真民主的假民主、伪民主说法和做法,怎么就可以在媒体上大张旗鼓的喧嚷呢?这不就等于是把身上那条写著“民主”两个大字儿的布片给撕下来了吗?这到底是对“民主”的善用,还是把“民主”当成了J,只要有钱,只要给钱,想咋弄就咋弄?
  肯定有人不同意我的说法,他们会说,不这么搞,就有可能让咱们党执不了政。不能执政,咱们的什么理念和抱负就不能实现,哪还有什么民主?或者说民主还有什么作用?如果说美国式民主选举的“选举人票”制度让全国实际票数多于川普的希拉里功败垂成;那么,在纽国,也并非是得票多的党就一定执政。票数不过半,就让温斯顿‧皮特斯之流成了王位制造者,不得不去做更大的妥协和让步。只有“技术性投票”才能让民主来得更纯粹一些。
  如果这种情况发生了,而且被认为是没有问题的,那我无语了。在“民主”这个意义上,台湾的大选,无论哪个政党,不管什么颜色,只要拿到最多的选票,甭管是否过半就能执政的选举制度,倒似乎合理得多(且不论您喜不喜欢蓝绿阵营的民意代表在议场上大打出手,上演全武行)。
  或许,我是想多了。所谓政治与民主,实际就是三年一度的一场游戏一场活剧,谁当政都没啥了不起,山也不会因此变红,水也不会因此变绿,今天的太阳照样会从东边出来,明晚的月亮还是不会从西边升起。
  其实,在新西兰的政客们,薪资并不高。总理拿的钱不过二三十万,比某些大企业的CEO动辄一百多万的收入,实在是差了不是一星半点儿。政坛,更是热衷者的个人价值和理念的表演场,而不仅仅是想到这里来挣钱。换句话说,除了那些从拿救济金过日子直接上位成为国会议员的某些主儿,更多的从政者,还真的就是抱持著“为人民服务”的想法而来的。
  在这个意义上,还真的值得为新西兰从政者们一阵长达一分半钟的掌声。
  期待更多的同胞关心政治,祝更多的华人走上政坛。

  2107.8.26新西兰 Paihia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验证码:
    最多200字。 当前字数
CopyRight 2003-2017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新西兰中文先驱报社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使用帮助 | 在线投稿 | 使用守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