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热点回顾
2016年11月03日
新闻内容
第D02版:读者文苑
给习近平主席再“写一封家书”
 作者: 

浏览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习主席,近好!
  央视播的《海棠依旧》中有一段是周恩来总理出席“亚非万隆会议”的经过,详细描绘了敌特们多次谋杀周总理均被我保安侦破而脱险。剧中许多场景比1955年的黑白实况记录片多了很多情节,而那个对国际对国家对侨界那么重要的问题——中国宣布取消华侨的“双重国籍”却只字不提,可能是此时谈此事过于敏感,国家当前尚无暇顾及彻底解决华侨的原中国籍问题而使编导为难,历史会把这一笔抹掉吗?
  经历过那一段岁月的在世者已不多,让晚辈了解实况是尚存活者的天职。我们以年龄上的长者讲诉我们的记忆和反思。
  一中国宣布取消华侨“双重国籍“史实
  1.时间:1955年春;2.地点:印尼万隆;3.背景:亚洲非洲国家代表开“亚非万隆会议”;4.中国代表:总理兼外长周恩来率代表团;5.与中国有关的问题:(1)通过各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中国宣布取消华侨“双重国籍”(这么郑重地在国际会议上“宣布取消”,说明原来是存在的);6.中国政府对此会的评估:获得巨大成功,发动全民游行庆祝;7.中国民间的反应:游行高呼口号“坚决拥护党中央的英明决策取消华侨的双重国籍;8.侨界的回应:失落,伤心,无奈,有人痛哭失声说祖国为什么要拋弃海外孤儿;8.周总理的讲话中有:“……过去的双重国籍是不正常的……你们要积极支持当地人的革命斗争。”
  二当时的国际格局
  两种对立的“主义”区分为由资产阶级领导的资本主义阵营;由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阵营。除苏联外,强国富国都是资本主义;除苏联外,中国算大,但不富不强,加上几个弱国穷国小国属社会主义。
  三国际共产主义要旨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消灭资本主义解放全人类,实行由社会主义过渡到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共产主义,到那时,“国家已消亡”,所以,无产阶级没有祖国。
  四中国取消华侨“双重国籍”的原因剖析
  1.联共(苏维亚伯什维克)是国际主义的总部,中共是其在亚洲的一个分部,下级服从上级,一国无产阶级的利益服从全世界无产阶级的利益,取得胜利的民族要为推翻国际资本承担最大的民族牺牲。任务是推进世界革命即输出革命。分工是苏联管欧美,中国管亚洲。1953年春史达林去世后,纵观那几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者无一人能及中国革命领袖的项背。所以,由中国负起领导全球革命的重担是理所当然。
  2.各国都会有一些“理想主义”者,“要治国平天下”
  正好一个非常美好的“主义”传来,又有两个大国革命成功的经验和理论,又得到成功了的大国的支持和指导,供给人,财,物,地(部分边界),所以,每国都有一支或大或小的革命游击队。
  3.革命的对像是“帝”“修”“反”,凡不是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亲美的,后加上亲苏的政权都要推翻。输出革命由近及远:朝鲜,越南,缅甸,印度,印尼,马来西亚,柬埔寨,泰国,叙利亚,马尔他,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亚洲国家的革命队伍中很多骨干是华人,语言相通便于指导。直接派人去教导或派人来受培训,中国供给一切。革命队伍中的华人若有“中国籍”,则会被指责是中国唆使挑动“中国人”来篡权,侵略,在国际声誉上中国难于负此重责;若他们没有“中国籍”,则他们的一切行动都是该国国民的事,省去了中国的诸多麻烦。所以,原因只有一个——便于输出革命。
  五感言
  出洋入外籍是为发展的必要和必然,世界日新月异,科技腾飞,经济交融,人才辈出,目标是进入地球村。绝大多数国家不限制归侨国籍,也不限制移民的原籍,中国已不再输出革命了,为何仍拒英才赤子于国门之外?娘家婆家只许选一边实在有悖情理。
  本来,取消的对象不包括欧美的华人,为了革命利益就得一刀切。杨政宁,李政道,丁肇中等等和越来越多的世界精英,不是中国人。科技上是何等损失。那些叛逃成功的大贪污犯已不是中国人了。执法上又是何等艰难。
  人才,钱财,科技,邦交,声誉,人心,何得何失?保留华侨原中国籍的正能量绝对比负能量多,大。即使有一些麻烦,一个崛起的文明古国大国,给外出谋生后又归来的炎黄子孙解决些问题,是一种胸怀和责任啊!异见人士毕竟是极少数,他们手无寸铁,中国那么强大的公安力量,何惧之有?施以仁政自会民安国泰。
  我们爱和平,爱人类,爱新邦爱祖国爱生活,广博和深刻。“祖国”是每个尊严的人有生俱来的,天经地义的,神圣的,特殊的,永恒的“拥有”和“属于”,无任何理由被“丧失”,不是得些方便优惠就满足。
  习主席,我们渴望您用您的品德,智慧,才能,胆识,恢复华侨与祖国的血肉相连,休戚相关,荣辱与共来去自由的天然关系,替先辈给还我们的祖国。(是祖国,不是什么“祖籍国”)科学兴邦宏图近;法规治国世态平。
  祝安好
  一群华人于奥克兰(谭丽莉执笔)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验证码:
    最多200字。 当前字数
CopyRight 2003-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新西兰中文先驱报社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使用帮助 | 在线投稿 | 使用守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