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热点回顾
2016年10月28日
新闻内容
第C05版:先驱文化
人人都有文化
 作者: 

浏览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年五月,我赴成都出席四川省海外交流协会理事会。发现整个会议都是谈经济、招商、投资,没有文化的议题,问相关负责人。她说,“您找文化人?我介绍您四川大学中文系的老教授?”她特别强调“老”字。我:“说不必了。”
  谈文化一定要中文系老教授?我对此持保留态度。
  最近在我们新西兰文化学会的微信群,我与几位同仁讨论中华文化。有同仁提出应以“王道思想”治国。游子则窃以为孟子以后的儒家“王道思想”多为士大夫思想,“士大夫文化”。中国一百多年的历史告诉我们:依靠古人的“王道思想”救不了中国,也不能依靠它“振兴中华”。
  我说:古代的孔孟之道、儒家思想无疑是中华民族宝贵的遗产。孙中山创立兴中会时一定坚定了继承和弘扬之的信念。以后的中国共产党人也是一样。然而振兴中华不能只依靠古代孔孟之道,这是“三民主义”革命的伟大意义所在。“三民主义”革命失败后共产党找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的“土地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终于取得成功。这样的近代历史,就是中国人民优秀的传统文化力量的历史展现。现在不少中国知识份子从两个方向有意无意地拟淡化、歪曲、否定中国近代革命,特别是拟否定毛泽东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就:一方面是鼓吹“全盘西化”,另一方面是独尊儒学、复古儒学。我个人不赞同这样的倾向。希望我们学会的文化学习、探讨、研究,都避免这种倾向。
  四海先生回应说:“主义是一种主张,有人认同,有人不认同,无须强加于人,即然是一个思维就是因地,因时,因人,制宜,与大环境趋势不合,自然淘汏,共产主义因人心作用,造成文革浩劫,小平的改革开放才逐步使国家欣兴,这能归功共产主义吗?此外精神与思想是每个人在与人和天地相处中,基本的人生态度,祂不是方法论,比如,人要尊敬每一个人,所以有民主精神,儒家是中华文化的一部份,独尊说法是为政治服务,精神和思想不该为政治服务,也不该被统治者利用与扭曲,精神是是历久而弥新,千年前的人讲仁,讲孝,现今人就不讲了吗?中国五千文化,并非一层不变,祂不断在融合外来的优良文化,从南北朝到明清,中国从未排斥外来的文明,但是近代因主轴不清,形成邯郸学步的弊病,数典忘祖的想法甚嚣尘上,尤其台湾的新生代,在‧文化台独‧的有心抄作下,早把中国固有文化完全拋弃,文化学会的核心价值在宣扬固有文化,各种主义的论证只会挑起矛盾,避免讨论为佳。”
  我回应说:“我们不是要论证各种主义,然而研究近代中华民族的文化发展,离不开研究三民主义,也离不开研究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的毛泽东思想。当然也离不开研究西方民主思想、自由主义、利己主义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下月是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纪念日,我还是建议我们应该对孙先生的“三民主义”认真地讨论、研究一翻。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不是来自上天的启示,它产生于晚清中华民族的苦难实践。杨庆熙兄说的好:“三民主义”不是孙先生个人的主意,那是一代人奋斗的结果。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近代文化的一部份,研究中华文化岂能避开它?现代的毛泽东思想,它也影响、改变了两代中国人(也改变了中华民族),应该也是可以成为现代中国文化的一部份,不是吗?”
  我又提议:“除中国古人的传统文化之外,我们也应该讨论与研究中国的“近代文化”和中国的“现代的文化”。”
  我又提出,讨论文化,除了不应只著眼古代文化,亦不应只限于讨论文人、知识份子、圣人的思想、文化,还应该把目光投向平民百性的思想和文化;我提出了“平民文化”。
  有朋友说:“我的拙见是中华文化是源自于千百年来的人民群众并经归纳提练的民族文化,不能单称为“王道”或“平民”,这就是中国的具体实际。
  “不论是马列主义还是资本主义都不是中华民族的,它们只有取其精华并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才能走上成功的道路。”
  中华文化不能够称为平民文化?我则以为:从“以人为本”的观念出发,平民文化显然不应该被忽视。
  为支持我的论点,先请大家阅读一篇精彩的短文《一个人的文化》。这是台湾前文化局长龙应台女士一篇长文《文化是什么》的其中一段。龙应台的短文如下:
  龙应台《一个人的文化》...
  就在这样的一个阴冷寒湿、焦灼不安,而且荒谬透顶的清晨三点钟,我突然发现“龙应台局长”
  被唤上了质询台,为台北市的文化预算辩护。一个议员,刚从外面进来,似乎喝了点酒,满脸红通通地,大声说,“局长,你说吧,什么叫做文化?”
  对著空荡荡的议事大厅,冬夜的清晨三点,台北市文化局长说:文化?它是随便一个人迎面走来,他的举手投足,他的一顰一笑,他的整体气质。他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他是随手把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
  一只满身是癣的流浪狗走近他,他是怜悯地避开,还是一脚踢过去?电梯门打开,他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把别人挤开?一个盲人和他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他会搀那盲者一把吗?他与别人如何擦身而过?他如何低头系上自己松了的鞋带?他怎么自卖菜的小贩手里接过找来的零钱?
  如果他在会议、教室、电视萤幕的公领域里大谈民主人权和劳工权益,在自己家的私领域里,他尊重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吗?他对家里的保母和工人以礼相待吗?
  独处时,他,如何与自己相处?所有的教养、原则、规范,在没人看见的地方,他怎么样?
  文化其实体现在一个人如何如何对待他人,对待自己、如何对待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在一个文化厚实深沈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味;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智慧。
  品味、道德、智慧,是文化积累的总和。....
  (以上摘自龙应台“文化是什么?”标题是游子撰写的)读了龙应台先生这篇短文,朋友,我们还相信文化是文化人、学者的专利吗?
  文化存在于你我的身上,文化存在于平民百姓的生活之中,千百万中国平民百性身上的“品味、道德、智慧,是文化积累的总和”,就是中华文化。
  古代百姓的“品味、道德、智慧,是文化积累的总和”,是古代中华文化;现代中国人身上的“品味、道德、智慧,是文化积累的总和”,是现代中华文化。难道还有疑问吗?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验证码:
    最多200字。 当前字数
CopyRight 2003-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新西兰中文先驱报社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使用帮助 | 在线投稿 | 使用守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