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热点回顾
2016年10月21日
新闻内容
第C05版:先驱文化
中國古琴
 作者: 

浏览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昨晚,奥克兰市有一埸难得的中国古琴演奏。我因为得知得太晚,虽然得文化艺术界的燕子老友的盛情邀请,也未能出席观赏,遗憾之余,就在这里写一点关于中国古琴的文字,以与燕子及诸位老朋友讨教与共享吧。
  维基百科上说:“琴的来源无从稽考,不过中华古代文明之初的各个氏族领袖都与琴的创始传说有关,如伏羲造琴、神农造琴、唐尧造琴、黄帝造琴和虞舜造琴等传说,但无考古支持,应为附会之说。甲骨文中迄今没发现有“琴”字,最早的文字记录为周朝初期古铜器上刻的古文。不过它可能从像箜篌这种中东竖琴发展而来,而箜篌最早出土样本是在新疆省且末县,可追溯到公元前400年至前200年。关于琴的最早文字记载见于《诗经》,与琴相似的最古实物是曾侯乙墓中的筑和十絃琴。筑长度与现代琴相仿,而十絃琴长度是现代琴的一半,琴体较厚,琴面不平,无徽位。战国中期和西汉则有比现代琴短些的七絃琴出土。曾侯乙出土的十絃琴面板呈曲线,琴头微昂,腰部下凹,尾部上翘,下有一足,很像单足的夔,有礼器的象征。”
  从这段短文中已经可以想像到中国古琴的悠久历史。实际上中国古琴的历史不止悠长,而且很丰富,很精彩。相信古琴大师王鹏的新西兰之旅的各场演奏、交流,已经在这片土地上播下了中国古典音乐、传统中华文化的种子。
  中国古琴的历史,就是中国古代音乐的历史,亦即中国古典音乐的历史。
  可是长期以来,特别是数十年前,中国古代音乐即中国古典音乐的历史却是几乎被埋没了。游子在就读中学、大学时期接触的“古典音乐”,包括音乐课老师的教学中,各种音乐教材中的“古典音乐”,全部都是西方音乐。至今网上的的一些“古典音乐网”,也全部是外国音乐,不见有一首中国古典音乐。不少音乐教师甚至误导说中国古代音乐(歌曲)只有五个音阶,不如西方音乐的七音阶,是落后的等等。
  我一直感到遗憾的一个现象是中国的现代诗歌界。我特别遗憾是所谓的“现代新诗”“自由诗”。遗憾于其完全脱离中国古代、古典诗歌的传统。
  别的不说,最普遍的是将“诗”从诗歌中割离出来。这完全是一条走不通的路。
  什么是歌?什么是诗?中国著名文化学者朱光潜教授说的好:诗歌就是带语言的音乐。古人有云:“诗言志歌咏言”;诗歌、歌词,本来就是一家。
  中国古人“抚琴而歌”的经典故事很多。如自远古时期,《尚书‧益稷》中就有了“戛击鸣球,搏拊琴瑟以咏”。汉末有蔡邕的《琴操》中记下的《九引》、《十二操》和《河间杂歌》。魏晋南北朝时期,嵇康在《琴赋》中所收集的琴曲中,有不少是汉代的民歌。这一时期著名的琴歌还有《懊儂歌》。隋唐时期,古琴受到了文人士大夫的喜爱,封建文人成为传承古琴的中坚力量。
  他们创作了大量的诗歌,如根据王维的《阳关三叠》,就是琴歌。(附图是《阳关三叠》的古代曲谱。
  其实,唐代是中国诗歌音乐高度发展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唐诗”还有另外一个名称叫“唐代乐府”,可见诗歌与音乐的关系。
  现代文人不懂古代诗词,不知道历史,不懂传统;他们硬是照搬西方“新诗”,进行什么“横向移植”,结果出来不土不洋的小圈子“现代诗”“自由诗”,近年来也颇感被边缘化。
  令人感到欣慰的是,随著中国的和平崛起与民族复兴,中华传统文化正在民族复兴高潮中强力地回归,其势不可挡。中国一批古琴大师的出现就是一个标志。
  包括音乐、歌唱、舞蹈、绘画、曲艺、京剧...等在内的新西兰华人文化艺术界人士,也正在这个大潮中奋力奉献自己的力量。
  让我们祝愿大家在各个领域里做出更大的奉献。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验证码:
    最多200字。 当前字数
CopyRight 2003-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新西兰中文先驱报社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使用帮助 | 在线投稿 | 使用守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