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热点回顾
2015年06月19日
新闻内容
第C05版:先驱时评
高校争夺校名不如认真做学术
 作者:王传涛 

浏览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2015年4月28日,教育部发函同意瀘州医学院改名“四川医科大学”。这一更名引起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海内外老校友的反对。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前身为“华西医科大学”,再往前的名字为“四川医学院”,简称“川医”。瀘州医学院改名后的简称与此相似,故“川医”老校友认为这会抢走“川医”的名头,侵犯了母校的权益。6月9日,四川大学也正式向教育部发函,表态“不同意瀘州医学院更名为四川医科大学”。(6月16日《南方都市报》)
  在大学更名频频的当下,如果我们不去查阅相关历史资料,很难会对一所大学的前世今生说个明白。此语境之下,那些在意“历史渊源”的学校,似乎就有充足的理由去和现在一些试图把名字起得跟之前的“自己”近似的学校较真。四川大学因为有历史渊源颇深的华西医学中心,而不同意瀘州医学院更名为“四川医科大学”,听起来也有理有据。
  然而,大学改名之风盛行,之前的“川医”改名成了“华西医科大学”,又合并到了四川大学,也就是自我放弃了“川医”的名号与招牌。笔者的疑问是,既然是自己放弃的招牌,现在四川大学又有什么理由去反对瀘州医学院更名为“四川医科大学”呢?
  如果我理解的没错,这应该和传说中的“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没什么区别,也是传说中“吃著锅里看著碗里”的现实版本。
  其实,如果放眼全国,大学名字改来改去的现象非常普遍。但如四川大学如此小心眼者,却并不常见。常识是,无论大学如何合并,无论大学如何改名,其内在、核心的东西应当要保持不变,至于那个虚头巴脑的名字,还是少在意为好。更要明白,决定一所大学的名气、声誉与招生资源质量的,是大学悠久的历史与校园文化,是不打折扣的教学质量与学术乾货,而不是名字。
  本质上讲,过于依靠“历史上的名气”,而忽略当下高校自身学术的发展与教育质量的提高,就是当下我国高校管理的一个普遍病症。于是,越来越多被改了名字的大学,就像是邯郸学步,学来学去,却把自己原来的舞步学丢了。
  而可以肯定的是,只要每一所大学哪怕是一所学院、一个学部认真去做学术了,才有可能培养出真正的大师,才能让世人刮目相看。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验证码:
    最多200字。 当前字数
CopyRight 2003-201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新西兰中文先驱报社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使用帮助 | 在线投稿 | 使用守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