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热点回顾
2022年05月12日
新闻内容
第D03版:广告
怎么“吃”有了新指南
 作者: 

浏览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近日,中国营养学会正式发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简称《指南》)。这份《指南》由中国营养学会组织近百位专家历时近3年修订完成,适用于2岁及以上的健康人群,将对指导居民通过平衡膳食改善营养健康状况、预防慢性病发挥积极作用。
  平衡膳食,免疫基石“决定一个人的健康素质强弱有3个条件:遗传、营养摄入、后天的学习或训练,包括体育锻炼等。遗传在短期内很难改变,但是生活方式的改变,特别是膳食模式的改变、身体活动的改变,对我们的身体状况有非常大的影响。”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膳食指南修订专家委员会主任杨月欣教授指出,加强基本营养,对于提高免疫力有着重要作用。
  平衡膳食应做到食物多样,平均每天应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摄入25种以上食物,只有食物多样才能做到合理搭配。平衡膳食模式下,碳水化合物约为人体提供50%—60%的能量、蛋白质提供10%—15%的能量、脂肪提供20%—30%的能量。
  此次《指南》将2016版的6条“核心推荐”修订为8条“膳食准则”。其中,“食物多样,谷类为主”被调整为“食物多样,合理搭配”,这是否意味着不再坚持谷类为主?“不是。谷物为主是平衡膳食模式的重要特征,此次修改更加强调膳食模式的整体性作用,突出合理搭配的重要性。”杨月欣说。
  当前很多人对碳水化合物比较抵触,这到底对不对呢?国内外研究发现,碳水化合物摄入量过高和过低都不利于人体健康,碳水化合物能量供比为50%-60%时达到最好的平衡。因此,《指南》提倡多摄入全谷物。
  两大准则,新增亮点与2016版膳食指南相比,《指南》新增了“规律进餐,足量饮水”“会烹会选,会看标签”两条准则。
  “之所以增加‘规律进餐’,是因为规律进餐人数占比逐年下降,我们对此必须提高警惕。”杨月欣提醒,进餐不规律可能增加超重肥胖、糖尿病的发生风险。
  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的数据显示,2000-2018年,中国2岁以上居民中,每日三餐规律的人群比例从2000年的84.3%下降到2018年的80.4%。《指南》提醒,规律进餐需要做到一日三餐、定时定量、饮食有度,应做到每天吃早餐,根据作息时间、劳动强度等进行适当调整。
  “饮水主要针对成年人,轻体力活动的男性、女性每天分别要喝水1700毫升和1500毫升。”杨月欣介绍。调查显示,中国约2/3的居民饮水不足。饮水不足会降低机体的活动能力和认知能力,还会增加泌尿系统疾病等风险。因此,《指南》提倡足量饮水、主动喝水、少量多次,同时推荐喝白开水或茶水,少喝或者不喝含糖饮料。
  “会烹会选,会看标签”提倡在生命各个阶段都应该做好健康饮食规划。
  “如今,在外就餐和选购外卖成品菜肴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这次提出‘会烹会选,会看标签’准则,一方面倡议大家减少外出就餐的次数,做到合理饮食,提高免疫力;另一方面,更希望把大家动员起来,回家做饭,合理选购食物,体会烹饪的乐趣,促进家庭幸福。”杨月欣介绍,要了解各类食物的营养特点,挑选新鲜的、营养密度高的食物,学会阅读食品标签,通过比较食品营养标签,选购较健康的包装食品,“希望每个人都在家庭践行平衡膳食,认真规划一日三餐,更好地减盐、减油、减糖,做到均衡营养,促进身体健康。在外点餐时,也要主动提出营养健康诉求,比如要求淡一点,要全谷物食物、少油炸食物,营造全民健康环境。”
  一老一小,营养先行为了对特殊人群的特别问题给予指导,《指南》还特别制定了孕妇、乳母、婴幼儿等9个人群的膳食指南。杨月欣提醒,在9个特定人群中,要特别注重高龄老年人和婴幼儿这“一老一小”群体的膳食营养。
  随着中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不断增长,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比例逐渐增加。多数高龄老年人身体各个系统功能显著衰退,常患多种慢性病,需要更加专业、精细和个体化的膳食指导。
  针对“一老”人群,《指南》指出,高龄老年人要注重食物多样,鼓励多种方式进食。在食物的选择上多选择质地细软、能量和营养密度高的食物。多吃鱼禽肉蛋奶和豆,适量蔬菜配水果。要经常监测体重,进行营养评估和膳食指导。
  针对“一小”人群,《指南》指出,母乳喂养是婴儿出生后最佳喂养方式,应坚持6月龄内纯母乳喂养,婴儿满6月龄起必须添加辅食,从富含铁的泥糊状食物开始,并坚持母乳喂养到2岁或以上。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验证码:
    最多200字。 当前字数
CopyRight 2003-2017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新西兰中文先驱报社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使用帮助 | 在线投稿 | 使用守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