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热点回顾
2017年05月20日
新闻内容
第D02版:记者观察
探秘太极村:不只是打才是真功夫
 作者: 

浏览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陈家沟太极拳学校,十几名学生在校园操场上练习陈氏太极拳
  2017年5月5日,一场大风刮进陈家沟。村道旁成排的垂柳枝条随风摇曳,像打出了一套太极缠丝劲,绵软而有力。
  陈家沟被称作太极拳的发源地。因为太极拳,这座黄河北岸原本普通的村落被打造得格外别致。
  从河南温县县城向东五公里,穿越碧色的麦田,抵达迎宾路,远远就能看到一座巨大的石砌牌坊,上题鎏金大字——陈家沟。穿过牌坊,是石板铺就的仿古街道,两侧林立的店舖均与太极有关,太极拳馆、太极养生馆、太极服装店、太极商店……也正因如此,近些日子,这座小村落被置于一场舆论风暴的漩涡。4月27日,格斗教练徐晓冬与自称太极大师的雷雷在成都进行了一场比试,不足20秒钟,雷雷战败。
  作为太极发源地的河南省温县陈家沟,被推到了风口浪尖。
  “继承也是一种真功夫”
  “太极拳当然能打。”面对围拢追问的一群媒体记者,被称为太极大师的朱天才显得情绪激动,说起话来也斩钉截铁。
  今年72岁的朱天才与陈小旺、陈正雷、王西安被称为陈家沟太极拳“四大金刚”,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自陈家沟突然进入大众关注视线后,陈家沟的习武之人也迫切希望,这些陈氏太极拳的佼佼者能够尽快站出来为太极拳发声。
  常年在外的朱天才匆匆赶回陈家沟,第二天一大早便面对众媒体采访。朱天才说,他本身并不反对打假,而是反对心怀不轨、恶意炒作的打假,“太极拳是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有些人有目的地谩骂、诽谤,是别有用心”。
  如今在太极村的人,也在讨论太极拳的实战能力。“拳头的事情要用拳头来证明。”一名在广州开武馆传授陈氏太极拳的弟子赶回陈家沟。朱天才和村里的一些老人则一直坚持老理,他们搬出陈家沟的祖训,“不和狂徒较量,不与无知逞强。”
  这座位于清风岭上的村庄,曾是一座豫北普通村落,因处在黄河、洛河交匯处,北临沁河,常年受河水冲刷形成大小沟壑,陈家沟因此得名。
  公开资料显示,明末清初,陈氏第九世陈王廷创建太极拳,后历经发展,又派生出杨氏、武氏、和氏、吴氏和孙氏太极拳。
  在陈家沟祖祠里,立著这五家拳派的石碑,从事太极拳研究三十多年的温县政协副主席严双军介绍说,石碑表示这五家拳派认祖归宗,也被国家体育总局承认。
  陈家沟人试图向外界证明,太极拳实战并非“花拳绣腿”。
  如今开馆授徒的陈俊凌说,“祖上都是开鏢局走鏢的,学太极拳都是用来保命的,要是不能打,他们能走鏢?”
  严双军说,直到清末,陈氏十四世、太极拳第六代传人陈长兴及其儿子仍走鏢为生,“太极拳如果没有技击,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根本不可能流传下来”。
  漫长的传承使得陈家沟盛行习武之风。
  “看到两个小孩一起玩,大人就说你俩比试一下看看。”陈家沟70后拳师、被称作“八大天王”之一的张福旺说,正是习武之风,才使陈氏太极得以传承。
  后来,太极拳一度被禁止练习,陈俊凌至今还记得自己关起大门在月色下练拳的日子。
  “完全是继承的心理,家里人也给时间让你练。”
  情形在改革开放后好转。1978年11月16日,邓小平会见日本友人时,题词“太极拳好”,陈家沟太极拳得以重见天日。1980年,温县成为全国首批甲级开放县,次年3月,一个日本代表团来到陈家沟参观,村民们在操场上表演了太极拳。
  正是这一年,朱天才的命运也发生改变。
  他回忆说,1981年,新加坡内务部长带著新加坡国术总会的人员到河北永年参观杨氏太极拳,后又辗转到陈家沟参观,认为这才是真正的太极拳。第二年,新加坡希望中国选派人员去新加坡交流,并希望有陈家沟的拳师。
  “县里3月份找到我,最终12月定下来,我被选为兼职专业运动员,国家管吃管住让我练功。后来王西安、陈正雷、陈小旺也被选中外出交流,1990年代后,每年都绕地球一圈,我们四个多少对推广太极拳起到决定性作用,才被人叫作四大金刚。”朱天才说。
  朱天才和张福旺都觉得,这么多年在国外教拳的经历,都是靠打出来的,也能证明太极拳的实战能力,“老外是绝对不客气的”。
  那段时间,陈照森开始在国内教拳,被人踢馆更是家常便饭,被踢馆“不下二百次”。
  1985年1月,陈照森在安徽淮北教拳,结束当天晚上,当地四个练武之人拦住他,要和他切磋。遭到拒绝后,四人在陈照森没有防备的情况下,突然袭击。
  “一个一米九的大个子在后面搂住我,一个从前面进攻。”陈照森说,面对四个人挑战,他踹倒一人,打翻两人,第四人不战而降。
  张福旺还记得,2007年他跟随河南文化代表团去美国俄勒冈州进行表演,“对方两百多斤的个子,一看你的功夫打得跟摸鱼似的,就会上来感受一下。”他很快将挑战者制服。
  不过,在朱天才看来,太极的实战不必非得通过打人来展现。“我在美国教拳的时候,我可以站两个小时,美国篮球运动员半个小时都站不了,这就不是一种比试吗?”
  相较于实战过招,72岁的朱天才如今更注重太极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太极拳是一种道,是祖祖辈辈积累出来的大智慧,“继承也是一种真功夫。”
  另一位陈氏太极嫡宗传人、广州陈正雷太极会馆馆长陈娟同样认为,现代太极拳的文化意义远远大于把谁击倒。“现在韩国跆拳道馆遍布中国的中小学,那么多中国孩子天天要对著韩国国旗敬礼,全国各县城都有几家瑜伽馆,而太极馆才有多少,我们的传统国粹才方兴未艾,既要去伪存真,更需要共同推动。”她告诉记者。
  “很多大师都是自封的”
  “太极拳是一种攻防的功夫,随著时代变迁,逐渐演化成养生为主,但技击功能不可否认。”陈氏太极第十一代传人陈照森说,之所以人们觉得太极拳不能打,是因为普通人接触的太极,都以养生为主。
  “既能健身也能技击,但技击只有很小一部分人在练习,能练出水平更要刻苦用心。”温县政协副主席严双军说,“就像菜刀,很多人是用来切菜,但你不否定它也能用来杀人。”
  更深的误解还在于,一些手段拙劣的太极“大师”层出不穷。一段拍摄于2012年的视频报道显示,经梧太极第一传人閆芳曾表演“隔空打人”的神技,即掌推第一个人,其身后的其他人纷纷后退或倒地,夸张程度令人咋舌。
  对于隔空打人,所有太极拳师都坦言,“身体不接触打倒人,谁也没这种能力,是恶意炒作。”但是陈照森相信“雀不飞”的绝技是存在的,祖上高手曾有人做到,“现在还没看到有人达到这个功力。太极十年不出门,以前除了种地就是练拳,现代人很难持之以恒。”
  对于大师的称谓,朱天才也越加反感。“现在很多大师都是自封的,大师满天飞,没有标准,三年五年就敢称大师。各行各业都有真假,练太极拳的三亿人,才几个閆芳?出现上百个人也微不足道。武术界早就对閆芳敲警钟了,但她恬不知耻,遇到这种人能怎么办呢?”朱天才说。
  为了让来访者真实体验太极拳的实战,连日来,陈家沟的拳师们让跃跃欲试的来访者全力攻击。5月6日,一名挑战者迅速出拳,拳师侧身闪躲,顺势抓住打过来的拳头一拽,挑战者趴在地上。
  这名拳师告诉记者,受电影电视剧的影响,普通人以为武术技击很慢,打起来非常好看,“实际上太极实战招数阴狠毒辣快速,几秒钟毙敌,打起来并不好看,管用就行”。
  也有把挑战者打伤的情形。严双军说,上世纪80年代初,香港一名武术家来陈家沟找王西安比试,“对方一拳打来,王西安一拎一松,对方倒地后喘不上气来了”。
  严双军与王西安私交甚篤,“马云多年前曾派助手到陈家沟暗访,打听哪个老师功夫好,后来找到王西安,一个月报酬100万元。”
  “谁挣的钱多谁功夫好”?
  陈家沟谁的功夫最好?“谁挣钱多谁的功夫好。”一名村民如是回答。
  作为陈氏家族理事会理事成员,陈海民并不反对这种说法。他觉得,太极拳这次所面临的尴尬局面,与产业化、商品化不无关联,“平时被捧到天上,摔下来就疼”。
  陈家沟太极拳产业化肇始于1981年陈家沟太极拳学校的筹建,“当时学校属于体育局,是公办,教职工不允许开武馆,只能偷偷教人。”曾担任陈家沟太极拳学校校长的陈俊凌说。
  上世纪90年代末,陈家沟成立旅游办公室,陈俊凌担任主任,和村支书策划旅游景点,提出太极文化旅游,“从那以后,村里出现了太极主题的旅社、饭店、商店和太极服装店。”
  2000年以后,陈家沟太极拳学校改为民办,一些教职员工离开学校,开设拳馆收徒。
  陈家沟的家庭武馆兴起。
  陈照森原来就是陈家沟太极拳学校的老师,改制后,他开办家庭武馆,现在有学生二十多人,每人每年学费六千元,“也会开培训班,两百多人,每人收费几百元”。
  因为土地紧张,难以获得批地,张福旺则租了场地开办家庭武馆。他的武馆一年收徒100人,去掉吃喝,一名学徒纯利润1000元,每年办一两期学习班,一期一两百人,一年下来收入二三十万,“作为农民,收入不能算低了”。
  陈家沟村支书陈景约统计,陈家沟村民三千多人,家家户户都有学拳的传统,太极拳学校4个,像陈照森这样的家庭武馆三十多家,在外教拳的拳师两百多人,太极拳的直接受益家庭超过200户,几乎所有的村民间接受益,“陈家沟打造成太极发源地后,村里3000亩地,有2000亩被企业承包做养生产业基地,每亩耕地每年可得超过千元的补贴。”
  尽管全村因太极拳受益,但是陈海民认为,把武术、太极拳作为商品买卖交易,是很卑鄙的做法,“以前练拳是为了传承,老师家就是拳场,谁给老师弄一两煤油,弄个饃饃,就必须得教,那是义务。现在练拳是一个出路,屁股后教几个人,就有吃喝了。”
  陈家沟流传这样一则軼事,一名企业家来练拳,给拳师送来了一百斤茅台酒,让许多村民生慕。
  “现在学太极拳人多了,授拳的人也虚了,有些人拳没学个所以然,就敢另立门派,在外面不择手段地挣钱。社会诱惑太多,难免出现各种借太极拳来欺骗。”陈海民说。
  不过让陈海民欣慰的是,陈家沟还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至今没被打破,“村里的孩子练拳不收钱”。
  不过无论如何,太极拳已然是当地一张重要的文化名片。2015年10月,焦作市组织全球百万人演练太极拳,并申报了世界吉尼斯纪录。
  温县一名县级干部表示,今年焦作市正筹划世界百城千万人习练太极拳,“打造太极圣地,以太极拳为核心,实现一二产业融合,发展探秘太极村:不只是打才是真功夫健康产业,是温县十三五计划战略目标。”
  如今,陈家沟正是一片在建工地,许多围绕太极文化的项目工程正如火如荼地开展。
  与此同时,约战风波戛然而止。5月3日,中国武术协会发表声明称,“约架”行为有违武德,涉嫌违法,应坚决反对。5月11日,徐晓冬在一档视频节目中,落泪致歉。
  武林以另一套规矩收场。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验证码:
    最多200字。 当前字数
CopyRight 2003-2017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新西兰中文先驱报社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使用帮助 | 在线投稿 | 使用守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