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上一版下一版 》
  • 每周热点回顾
    2015年08月04日
    新闻内容
    第A01版:首版
    发出你的声音 远离家暴
     作者:本报记者 康妮 

    浏览次数:

    放大 缩小 默认

      

      家暴案受害者Farhat Rana Malik,和女儿Sidra一起被丈夫残忍杀害

      家是一个温馨的、温暖的地方,但是家暴却是冷酷、恐怖、残忍的事件。“家暴”这样的残忍事件一再在“家”里上演,使得多少妇女和孩子失去了快乐、幸福,甚至生命。
      日前,由Shakti妇女儿童保护组织发起的活动“发出你的声音”在Wesley社区中心举行,来自社会各界的民众参加了这次活动。这个活动是为了纪念在去年发生的那件残酷家暴命案中死去的法赫特(Farhat Rana Malik)和她18岁的女儿森卓(Sidra Noor Malik),唤醒更多的人支持和帮助生活在暴力家庭的妇女儿童。森卓的姐姐瑞达(Rida)作为防止家暴青年大使,在当天的活动里发言,她说:“一些生活在家暴恐怖里的孩子们,会感到自己被这个社会拋弃,‘发出你的声音’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这会带给他们希望,鼓励他们寻求社会的帮助,说出来,寻求帮助,你不需要忍受每天的受虐生活,你有更好的选择。”
      “发出你的声音”活动是想让那些目睹过家暴的孩子说出他们的痛苦,尽管在某些家暴案例中,孩子不是直接的受害者,但是目睹暴力也会对他们产生各种程度的精神伤害。据警方统计,在所有的家庭暴力事件中,有63%的家暴事件涉及儿童。在Shakti妇女儿童保护组织成立的20年里,有许多孩子得到了救助,但是也有许多孩子依然在默默地承受痛苦。Shakti青年项目的协调员付梦竹说:“通过这个活动,我们希望给那些生活在家暴家庭的孩子们希望,让他们知道他们并不孤独,我们会在这里帮助他们。”付梦竹是奥大社会人类学的研究生,刚刚毕业,重点关注家暴行为中的青年受害者。
      Shakti是梵语,原文是女性力量的意思,Shakti是一个反对家庭暴力的非政府组织,特别为来自亚洲、非洲和中东的妇女和少年儿童服务,帮助家暴的受害者保护自己和孩子的安全。Shakti妇女儿童家暴保护组织1995年成立,旨在促进和谐发展、文化融合、反对种族歧视的大社区,对妇女和孩子家暴零容忍,鼓励妇女和孩子争取自己应有的权利。
      Shakti青年救助项目发起于2010年,专门救助那些来自亚洲、中东和非洲生活在暴力家庭的少年儿童们。这次为期3周的活动,通过社区、学校将Shakti青年救助活动的声音传递出去。

      法赫特事件

      2014年5月19日,法赫特和她18岁的女儿森卓被她的丈夫马利克(Ishrat Malik)在家中谋杀。马利克在杀死妻女之后,竟然残忍地打电话告诉他的大女儿瑞达(Rida),他已经“结果了”她的母亲和妹妹。
      马利克是在妻子睡觉的时候,用一把大菜刀疯狂地砍杀他的妻子至少30刀,她因失血过多当场毙命。疯狂的马利克随后冲到楼下,将刀刺向他18岁的女儿森卓,她当时拚命挣扎,马利克至少刺了她25刀,直到她倒地死亡。当调查组重现当时画面时,所有的人都被这残忍的一幕惊呆了。警方到达现场后,发现马利克坐在满是血迹的地板上,身上和手上都是已经乾涸的血迹,他说:“我杀了她们。”
      法赫特和她的女儿由于家暴在2013年圣诞节申请了保护令,但遗憾的是保护令并没有使她们免于死于非命。
      去年八月,马利克的律师提交了心理学家的报告,报告说,马利克患有分离性失忆症,不能正常参与法庭审判程序。马利克告诉医生他也不记得他的年龄、姓名和家庭。但是医生并不认可他的说法,认定这些内容编造的成分很大。
      心理学家约瑟夫博士认为马利克希望自己能够扮演一个“控制和操纵”的角色,杀人是他“过分自恋造成的愤怒”。他在案件发生前的数月被诊断患有丙型肝炎,他感到很失望,认为他的家人对他的关心和照顾不够。马利克认为,他的家人们联合起来对付他,让他夜不能寐,也因此让他有了杀死自己毁灭整个家庭的想法。
      马利克2015年3月13日在奥克兰高等法院被认定犯有双重谋杀罪,被判终身监禁,18年半不得假释。法官在审判中说马利克犯下了“极其野蛮、冷酷的不容宽恕的罪恶”,并斥责马利克“你的余生将永远背负著两条人命,在悔恨中度过。即使你将来有朝一日被释放,你心灵的罪恶也无法释放。你不仅仅失去了你的妻子和女儿,你也失去了你的全部家庭。”
      这起极其残忍的家暴事件震惊了新西兰社会,为了纪念在家暴中惨死的法赫特和她的女儿,Shakti举办了这场“发出你的声音”活动。

      家暴事件里的孩子们

      在儿童幼小的心灵里,家暴将是他们一生中永远抹不去的阴影。法赫特事件中,尽管当时瑞达不在现场,但是她今天回忆当时的情景依然悲痛欲绝。
      瑞达说:“我永远也无法回到正常的生活了。我从来没有想到,我此生参加的第一个葬礼竟然会是我妈妈和我妹妹的葬礼。”她痛哭道:“当我帮她们洗身体的时候,看着那一个个刀伤,我无法想像当时的情景,妈妈和妹妹是怎样在他的刀下挣扎着,他是一个魔鬼。”
      在讲述活动中,那些有过家暴经历的孩子对于家庭的恐惧像噩梦一样,一个孩子说:“回到家我就觉得好害怕,害怕看到爸爸打妈妈,妈妈骂爸爸。我只能躲在自己的房间哭。”“在家里,我总觉得随时会发生什么可怕的事情,是不是我做错了什么,所以爸爸打妈妈,我想保护妈妈,但我不知道我能做什么。”
      芬妮(为保护未成年人,此处均为化名)自懂事以来就生活在混乱无序的家庭环境里,父亲经常辱骂和命令芬妮,使得她时常躲在自己的房间里,只有在母亲在家的时候才敢出来。原本应该是天真快乐的芬妮渐渐地变得沉默、失落、自卑,不敢与人沟通。芬妮完全感受不到父亲的关爱,心中也失去对他的尊敬。当父亲和母亲争吵时,芬妮觉得自己是父亲和母亲吵架的根源,从而感到自责,长期生活在不安和恐惧里的芬妮,开始失眠、头痛,无法专心于课业,只能选择休学在家。
      凯文(化名)本应该和同龄人一样享受著家庭的幸福,但不幸的是,当凯文目睹父亲的暴力行为后,便经常恐惧家里有人受伤或死掉,他慢慢变得神经质,开始逃学、自我伤害。
      付梦竹在谈到家暴对于孩子的影响时说:“无论孩子是否直接目睹家暴行为,无论他们是否是家庭暴力的受害者,他们都会因为父母的各种不安情绪而悲伤,甚至会自责自己,因为施暴者是自己的亲人。他们经常处于极度不安和恐惧中,他们担心自己会和受害者一样被殴打,甚至担心受害者死亡。”
      她说,希望我们整个社会对于家暴现象都更加关注,通过我们的努力,使得生活在家暴阴影下的孩子们早些走出来,越早认识到家暴的危害,才能越早得到救助。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姓名: 验证码:
        最多200字。 当前字数
    CopyRight 2003-201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新西兰中文先驱报社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使用帮助 | 在线投稿 | 使用守则 |